高山症.png

         目錄

上次我說到我自己在今年2022的5月時挑戰了獨自爬合歡北峰,而有點輕微高山症的症狀,就想說也跟大家分享一下高山症在醫學上的定義、預防、急救,以及我當時的個人經驗,所以今天的內容會比較多資料統整,可能不是輕鬆有趣的,大家在耐心點看完喔!

還沒看我上一篇文章 【登山】登山新手!獨自一人當日單攻合歡北峰! 我的首座百岳!  的人,可以去看看我獨自出門的詳細過程~

當時因為從平地很快速地開車直達合歡山松樓那附近,其實海拔早已飆升到約3000多公尺高,而中途我完全沒有任何停留或休息,從停好車起算到發作期時也才約莫4~5小時,比一些醫學文獻預估的6~12小時還短,當然這還有可能與我連夜開長途車遠道而來,精神跟體力都有些不佳有些影響,但我確實剛抵達時完全無不舒服,也從松雪樓附近走至北峰登山口大約50分鐘的平緩路程,仍然感覺不錯!

到了開始爬北峰時,因為開始需要比較大量耗氧,以及在登階時心率也有上升,這時高山症的症狀就開始慢慢顯現,你會感覺自己「武功盡失」一般,明明才幾個階梯,卻覺得自己爬得有些費力,這時我還覺得是我訓練不足而造成,再往上行走時,因為再度提升心率及耗氧,開始覺得自己很喘,甚至有點暈而且心率飛快!站在原地休息時都能感覺心臟「咚、咚、咚」的強烈撞擊胸口,像是要衝出來似的強烈與快速!

而就研究所知其實上高山的人群中,有超過半數不知道高山症,也不知道自己有高山症就忽視了這一塊!像我這樣的症狀可能有急性高山症的前兆了!可以從上述所知我前期海拔上升速度過快,我完全沒給身體適應期,在加上我開始爬山時因為「看輕」了這點坡度,就以飛快的速度向上前行,就是在做高耗氧的活動,而且我也沒做好熱量的補充,所以身體機能的準備也是不足的!

但由於我有具備一些醫學的相關知識(但自己還是蠢到忘記準備,真該給自己來一拳),所以當我意識到我這些症狀時我就選擇立即停在原地休息觀察我自己的症狀是不是真的急性高山症發作了?! 我也重新調整自己的呼吸速率及步伐,讓自己盡可能大口吸氣增加進氣量,並讓自己上升的速度愈來愈慢,才發現這些症狀有比較趨緩,我才敢繼續前行!

雖然還是讓許多人替我擔憂就是了,真的很抱歉! 

我還記得當時也有一位山友對我說了一句我覺得很中肯的話,他說:「不必勉強!山永遠都在!」,回朔很多戶外活動熱愛者都是一時的勉強或不小心,而與世隔絕!我想經歷這次事件後,這句話會讓我在之後的旅程中做一個警戒的防線,即使我有再多知識具備,也不該獨自及準備不全情形下貿然前行!

小故事就分享到這~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高山症:

高山症在海拔2100 公尺以上的任何高度都可能會發生,特別容易發生在海拔2750 公尺以上的區域。

根據The Lake Louise Consensus Group(路易斯湖共識團體)於2018年修訂高山症的定義可分為:

1.急性高山症(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

→ 在 2000~3000 公尺時的發生率約 25%; 在高達 3800 公尺以上如尼泊爾山區的發生率為 85%

定義:抵達海拔高於2,500 公尺以上的地方6 小時後

原因:主要是隨著海拔增高、氣壓降低導致換氣不足、氣體交換受損與低氧

症狀:呼吸短促、頭暈、噁心、嘔吐、厭食、入睡困難,嘔吐為惡化指標! 點這→(AMS診斷評估)

2.高海拔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

→ 發生率在超過 3000~4000 公尺以上0.1~2%

定義: a. 有急性高山症症狀,並同時有步態不穩或意識變化 [ 或] b. 無急性高山症症狀,但同時有步態不穩及意識變化

原因:因腦部血流量與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腦部水腫與顱內壓增高。

症狀:嗜睡、步態不穩、意識不清甚至昏迷,步態不穩為重要指標! 點這→(步態評估Tandem Gait)

3.高海拔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

→ 通常發生在 2500 公尺以上, 。在 4500 公尺處發生率為 0.2~6%; 而在 5500 公尺處為 2~15%

定義: a. 有登高 [ 加上] b. 以下症狀(粗體字)至少2 項[ 加上] c. 以下病徵至少2 項:至少一側肺呼吸音有囉音或哮鳴音、中心型發紺、呼吸過速、心跳過速。

原因:因缺氧時肺動脈壓上升,肺部血管收縮且通透性增加,導致血中水份外滲至肺部。

症狀:休息狀態下仍呼吸困難、乾咳、虛弱無力或活動力下降、胸悶或胸漲,隨著疾病惡化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帶血(粉紅色痰)、發紺

*未及時處理高海拔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死亡率可達50%↑

 

詳細點解釋就是因我們剛接觸高海拔且低氧的環境, 人體動脈血氧分壓降低(正常為 83 ~ 108 mmHg ),會刺激頸動脈與主動脈的化學受體,進而興奮交感神經來增加換氣量,但換氣量增加相當有限,可能會引發呼吸性鹼中毒。這期間皮膚水分散失,加上過度換氣呼出水氣,可能導致脫水,血液黏稠而血流阻力增加,增加心臟負荷。此時心跳會增加,提高輸出量以彌補血含氧量之不足。然而當攀升的速度超過人體適應的能力時,高山症就會發生。

▼主要是因獲取的氧氣降低了

氧氣.png

 

剛我們有提到2000~3000公尺就可能引起高山症了,台灣有多少這樣的高山呢?

從2900公尺起算的話我目前查到有334座,而這些 是不列入各個高山的副峰的!

所以我們是個多山的島嶼,更是全世界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可以點這查看這邊看到台灣高山的列表)

★再來對照我剛剛的經驗,我們這次爬合歡北峰,光登山口起算大約就2900~3000公尺這高度,而北峰頂是3422公尺,所以若我今天不幸發生意外的話3種高山症都可能會出現!

那我們究竟該如何預防高山症?

  1. 在出發前我們可以先到一些旅遊醫學門診去諮詢醫師的意見,做一些身體檢查的評估和討論預防的用藥。
  2. 謹慎規劃上升的速度,讓身體慢慢適應高海拔環境,也很重要! 因此要去高山的行程最好時間要提前多排一天去適應,在海拔2000~2500處停留個1、2天,而且同樣海拔下,夜晚氣壓比白天還低,所以超過海拔2750公尺後,若要過夜每天的睡眠高度不要爬升超過500公尺,此外睡眠高度每增加1000公尺時,就需要再多花一天適應!
  3. 上高海拔以後,應
  • 盡量減少劇烈、高耗氧活動
  • 注意保暖
  • 不吸菸
  • 不喝酒
  • 盡量高醣低脂食物=碳水化合物食物 (例如:香蕉、莓果、全麥麵包、低脂優格、能量棒之類的),可增加體內二氧化碳,增加呼吸速率,另外肝醣要夠,需進行肝醣超補,也就是大量碳水化合物的補充,才能在登山時,轉化成熱量提供足夠的體能, 登高山前三天就能開始吃!

若真的有症狀出現了,如何判別自己是不是急性高山症的?

AMS.PNG

步態不穩又該如何測試呢?

Tandem Gait(慢速走路)→YT影片

方式:直線行走,模仿模特兒的步態,後腳貼緊前腳腳後跟,雙手自然垂下,慢慢一直線走路

請旁人注意觀察是否有維持直線,以及骨盆移為方式、身體有無搖擺、膝蓋是否彎曲、腳掌有無貼近地面等

 

★再來比對我剛剛的狀況,由於我確實抵達時間並沒有滿6小時以上就有點症狀,所以其實對照這評估表是有可能與急性缺氧的短暫身體反應之類的症狀相混淆,再來頭痛我沒有+0食慾良好+0疲憊些微+1頭暈些微+1,最後加總為2分,而我最一開始也不是出現頭痛,這表示我當時還不到急性高山症的程度! 不過仍要注意觀察才行!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關於高山症藥物的使用與種類吧~(以下皆為成人劑量,僅供參考)

擷取.PNG

*點擊藥名會開啟其他網站有更詳細的藥物解說↓ 關於藥物用法僅供參考,還是要請教醫師、藥師後更為安全喔!

▼預防急性高山症常見用藥

1.Acetazolamide(Diamox,丹木斯)

201110131729057055.jfif
機轉:是一種碳酸酐酶抑制劑(carbonic anhydrase inhibitors, CAI)就是我們所稱的利尿劑,作用在近端腎小管,降低腎臟對碳酸氫鹽的再吸收,營造出輕微的代謝性酸血症,進而刺激呼吸中樞增加換氣頻率及血氧濃度,也可減少腦脊髓液產生及全身性水份滯留,可以預防急性高山症並且加速身體適應高地環境。
用法:常見為從出發至高地前一日開始服用。抵達高地後續服2 日再停藥。起始劑量為125mg BID,可隨風險增加調整至250mg BID-TID。
副作用:手腳麻木、腸胃不適、急性閉角性青光眼、噁心、多尿、口乾、Steven-Johnson Syndrome
(一種皮膚與黏膜的嚴重過敏反應)
禁忌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以及蠶豆症患

2.Dexamethasone(類固醇)

(*無業配,只是找個圖示意,不是要大家要買這牌子!!!)

d41586-020-01824-5_18087906.jpg
機轉:不明,但仍有研究證實有效,可能與改善微血管細胞膜完整性,促進腦血管收縮有關。
用法:常見用法為口服2 mg 每6 小時一次或4 mg每12 小時一次,不應服用超過10天,以避免發生高血糖或免疫抑制

副作用:口乾舌燥、高血壓、高血糖、眼壓升高、青光眼、免疫抑制等
注意:因無證據顯示它到底為什麼加速身體適應的機轉能因此當高度持續上升的旅客一旦停止服用,很可能迅速出現高山症

 

▼預防高原肺水腫常見用藥

1. Nifedipine(鈣離子阻斷劑)

(*無業配,只是找個圖示意,不是要大家要買這牌子!!!)

202006011537207055.jfif
機轉:可減少鈣離子進入細胞內,降低肺部血管阻力與肺動脈壓力,亦可改善動脈血氧分壓。

用法:常見為口服30 mg緩釋劑型每12 小時一次;若用10 mg 短效劑型則須每4 小時口服一次,故以使用緩釋劑型優先。

副作用:血壓降低、心悸、頭暈頭痛、潮紅,及下肢水腫。

注意:若本身為高血壓患者有併用其他高血壓藥物則可能發生低血壓

2. 磷酸二酯酶 5抑製劑(Phosphodiesterase-5 (PDE-5) inhibitor)

機轉:可延長一氧化氮的作用,擴張肺部血管與降低肺動脈壓力。可降低高原肺水腫發生率,卻無法降低急性高山症發生率。

用法:常見為口服

  • 威而鋼Viagra(Sildenafil )50 mg 每8 小時一次
  • 犀利士Cialis(Tadalafil )10 mg 每日兩次

威而鋼Viagra(Sildenafil) 的服用頻次較高乃因其半衰期較短為4~5 小時,而犀利士Cialis(Tadalafil) 半衰期長達17 小時

副作用:血壓降低(機率 低)、心悸、頭暈頭痛、潮紅、鼻塞、視覺異常、腸胃不適、腹瀉。

注意:同時服用硝酸鹽類藥物( 例如: 心絞痛預防藥物 nitroglycerin(耐絞寧®);isosorbide(易適倍®);Imdur(寬心持續性藥效錠® 的人不適合吃威而鋼、犀利士。

*PDE-5抑制劑這類藥物較能改善肺部氣體交換,可選擇性擴張肺動脈,較不易引起全身性低血壓。此類藥物較Nifedipine 安全,卻較昂貴。

3.Beta-2 交感神經興奮劑(Beta-2 adrenergic agonist)

機轉:使支氣管平滑肌擴張,亦可幫助清除肺泡腔內的水分

用法:常見用法為125μg 每日兩次吸入

注意:建議作為預防HAPE 的輔助用藥如搭配Nifedipine 使用。

高山症發作時,我們都應秉持5大黃金原則

1. GOLDEN RULE 0It is OK to get altitude illness. It is not OK to die from it.
得了高山病尚不必驚慌,但(讓隊員)死於高山病就是不智了。
2. GOLDEN RULE IAny illness at altitude is altitude illness until proven otherwise.
在高海拔的任何病症,都應先假定是高山病,直到證明是別的疾病為止。
3. GOLDEN RULE II. Never ascend with symptoms of AMS.
絕對不要帶著症狀上升高度
4. GOLDEN RULE III. If you are getting worse, go down at once.
如果症狀正在惡化「立刻」下往低海拔
5. GOLDEN RULE IV. Never leave someone with AMS alone.
絕對不要將患有症狀的人單獨留下

 

看了這麼多後,希望這些內容有幫助到你!   我只想說高山症並不可怕,它只是高度、上升速度與個人適應能力綜合而得到的一個狀況,我們要做的就是早期了解它會出現的症狀與我們自己的身體,才能隨時提高警覺!   人們常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期望大家每次出遊、挑戰自我時,也都要記得做好萬全的準備及了解,才能開心地出遊!

 

那我們就下次見~

 


參考文獻

周怡君、林怡貝(2021).高山症保命黃金定律,降低健康傷害。彰基院訊,38(7),24-25。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P20140814001-202107-202108060010-202108060010-24-25
周怡君、林怡貝(2021).登高望遠,身體變化要注意,小心高山症發生。彰基院訊,38(6),24-25。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P20140814001-202106-202106090005-202106090005-24-25
林怡儂(2021)。高海拔疾病預防用藥之探討.秀傳醫學雜誌,20(1),45-50。https://doi.org/10.3966/156104972021062001007
許競方、石明雄(2020).高山症與失溫之預防與處理。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5(1),8-12。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P20090727001-202001-202001310014-202001310014-8-12

Heho健康(2020,08月10日)。走路不穩可能代表小腦退化!神經科醫師:2 種自我檢測找出對症下藥方法。盧映慈。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l8XOjW

中時新聞網(2019,11月19日)。防高山症發作 出發前聽醫師怎麼說。徐秀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1119000003-260405?chdtv

台灣高山症缺氧研究中心(2020,03月25日)。預防高山症的飲食準備。 Lee angela。https://ams.org.tw/category/%E5%85%A8%E9%83%A8%E6%96%87%E7%AB%A0/

及各大醫院藥劑部相關訊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請輸入暱稱..... 的頭像
    請輸入暱稱.....

    人生體驗中

    請輸入暱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